最近下班挤地铁,总盯着手机屏幕里各种推送发愣。昨天刷到条视频,一个姑娘举着刚买的热奶茶说:"以前觉得月入过万特潇洒,现在发现扣完房租水电、还完信用卡,剩下的钱连杯奶茶都得算计着喝。"底下评论区炸出一堆类似经历的人,有人说自己点外卖只敢选"满30减15",有人吐槽超市打折鸡蛋得定闹钟抢,还有人半开玩笑说:"小时候盼着长大赚钱,现在才懂钱是赚不完的,但花起来比流水还快。"
就说我楼下张姐吧,她在商场当导购,干了五年。上个月跟我唠嗑时直叹气:"以前卖衣服,客人看中了直接刷卡;现在得追着问'能便宜不''有没有活动',有时候一件衣服讲半小时价,最后就挣个饭钱。"她手机里存着七八个工作群,每天早上七点就得在群里打卡汇报到岗,晚上十点还得发当日销售数据。有回她感冒发烧,想着请半天假,结果店长在群里发了段话:"最近业绩压力大,希望大家克服困难。"她咬咬牙还是去了,结果站在柜台前直打晃,差点把顾客的尺码拿错。
这两年常听人说"消费降级",可仔细想想,哪是降级啊?分明是更会算了。我表弟去年毕业进互联网公司,月薪一万二,听起来挺光鲜,可他租着合租房每月三千五,早餐五块、午餐二十、晚餐自己煮面十块,通勤加话费又是五百,再给家里转两千,剩下的钱全存进理财账户——说是理财,其实就图个活期利息。有回他跟我吐槽:"以前觉得喝星巴克有面儿,现在买瓶两块的速溶咖啡,往公司茶水间一泡,照样提神。"
不过话说回来,日子过得紧巴归紧巴,年轻人也在琢磨新活法。我们单位有个95后姑娘,白天做行政,晚上在短视频平台教做手工。她跟我说:"一开始就是想把闲置的毛线、布料利用起来,没想到慢慢有了粉丝,现在接点定制订单,一个月能多挣三千多。"她工位上堆着各种毛线团,电脑屏保是自己做的钩针玩偶,说起这些眼睛亮闪闪的:"以前总觉得得找个'稳定'的工作,现在发现,能把自己喜欢的事变成点收入,比单纯'稳定'踏实多了。"
前儿跟社区开早餐铺的王大爷聊天,他说现在年轻顾客变了。"以前有人非得要现磨豆浆、现烤油条,现在更多人问'有没有打包装''能不能微信支付'。"他指了指墙上的价目表,"我把最贵的套餐从18块降到12块,加量不加价,反而卖得更好。"王大爷摸出个小本子,上面记着每天的销量和顾客反馈,"现在的年轻人啊,嘴上说着难,可脑子活泛得很,知道怎么把日子过出花样来。"
其实仔细想想,哪一代人没经历过难的时候?我们爸妈那辈,买肉要肉票,买布要布票;我们这辈,可能不用票了,但得算着房贷、养娃钱、老人医疗费。日子就像根橡皮筋,有时候绷得紧,有时候松一点,但只要不松手,总能找到弹回去的劲儿。
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!
富灯网配资-现货配资平台-散户如何给股票加杠杆-正规的股票杠杆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