夫人生之本,本于五脏。五脏者,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。故五脏安和,则精神乃居,形骸乃固。一旦五脏衰惫,则百病丛生,甚则“神衰”、“形敝”、“食饮不归血气”,此乃虚损危候之三大纲目也。
一、心肺损而神衰:君主之官与相傅之官的陨落
《素问·灵兰秘典论》曰:“心者,君主之官也,神明出焉。肺者,相傅之官,治节出焉。”心主血,藏神;肺主气,藏魄。神与魄,皆属人身之神明活动。
何谓“神衰”? 非独指神识昏聩,更涵盖精神萎靡、思维迟钝、懒言少语、目光无神、乃至悲忧欲哭等一切神气不足之象。其病机核心,在于气血亏虚,神明失养。
· 心损为根:心为神明之宅。若心气心血亏虚,则神无所依,如灯之无油,光焰晦暗。故见心悸、健忘、失眠、多梦。《灵枢·本神》直言:“心气虚则悲,实则笑不休。”此“悲”便是神衰一例。
· 肺损为钥:肺主一身之气,朝百脉,助心行血。肺气亏虚,则治节无权,清气不入,浊气不出,宗气生成匮乏。血无气之推动与统帅,则难以奉养于心神。故见气短、乏力、声低、叹息,神衰之象必兼而有之。
故曰,心肺损而神衰。心之血与肺之气,犹如灯油与氧气,二者共损,则神明之光必然衰微。治之者,当以补益心肺、气血双调为法,如保元汤、归脾汤之类,旨在复其神明之荣光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二、肝肾虚而形敝:罢极之本与作强之官的衰朽
《素问·灵兰秘典论》又云:“肝者,将军之官,谋虑出焉。肾者,作强之官,伎巧出焉。”肝主筋,藏血;肾主骨,藏精。精血同源,共司人体之形质。
何谓“形敝”? “敝”者,破败、衰朽之谓。意指形体败坏,如筋骨痿软、腰膝酸软、行动迟缓、齿摇发脱、耳目失聪、形容枯槁等一切形质枯竭之态。其病机核心,在于精血枯涸,形失所养。
· 肝虚为始:肝为“罢极之本”(《素问·六节藏象论》),主管筋之屈伸与耐受疲劳。肝血不足,则筋失所养,拘挛或痿软,肢体屈伸不利,动作艰难,此为形敝之渐。
· 肾虚为终:肾为先天之本,藏五脏六腑之精。“夫精者,身之本也”(《素问·金匮真言论》)。肾精亏耗,则骨髓不充,骨骼脆弱(如骨痿);脑髓失养,则伎巧不出(如呆傻);华彩不荣,则发堕齿槁。此乃形敝之极。
肝肾同源,精血互化。一损俱损,一荣俱荣。故肝肾虚而形敝。犹如大树之根(肾)与枝干(肝)俱枯,其枝叶形骸必然凋零。治之者,当以滋补肝肾、填精养血为法,如左归丸、虎潜丸之辈,旨在润其形骸之枯槁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三、脾胃损而食饮不归血气:仓廪之官的失职与后天之本的动摇
《素问·灵兰秘典论》曰:“脾胃者,仓廪之官,五味出焉。”脾主运化,胃主受纳,为气血生化之源,后天之本。
何谓“食饮不归血气”? 即饮食不入,或虽入而不能化生为气血精微,反成痰湿、积滞等病理产物。症见纳呆、腹胀、腹泻、消瘦、乏力,面色无华,唇甲色淡。其病机核心,在于升降失司,化源不足。
· 胃损不纳:胃主受纳,以降为和。胃气衰败,则仓廪之门不开,食不得入,何以化生?
· 脾损不化:脾主运化,以升为健。脾气虚陷,则转输之官失职,饮不得化,精微不能上归于肺,散精于五脏,反下流为湿浊。故李东垣在《脾胃论》中痛陈:“脾胃之气既伤,而元气亦不能充,而诸病之所由生也。”
脾胃居于中焦,为气机升降之枢纽。此枢纽废弛,则上不能助心肺以化气生神,下不能滋肝肾以填精养形。故脾胃损,则断绝了神与形赖以生存的后天给养,是为百虚之肇始。治之者,当以重建中气、复其升降为法,如四君子汤、补中益气汤之属,旨在复其气血生化之权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三纲一体,互根互损
“神衰”、“形敝”、“食饮不归血气”虽分属上、下、中三焦,然三者绝非孤立存在,而是互根互用,互为因果。
· 上下交损,当治其中:心肺肝肾俱虚者,若脾胃功能尚存一线生机,便有挽回之余地。通过健运脾胃,培土生金(养肺)、滋气血以养心、灌四旁以养肝肾,是为“执中州以御四方”之妙法。
· 精血神气,本是一元:神赖气养,形赖精充。而气血精皆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。故五脏虚损之治,虽各有侧重,然顾护脾胃之气,保全生化之源,始终是贯穿其中的根本法则。
纵观虚损之证,犹如一座城池:心神为君(神明),肝肾为根基与武库(形质),脾胃则是运粮之道(给养)。粮道绝则根基动摇,根基动摇则君主危矣。明乎此,则于“心肺损而神衰,肝肾虚而形敝,脾胃损而食饮不归血气”之危局,方能洞见症结,把握枢机,挽狂澜于既倒。#中医##养生#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富灯网配资-现货配资平台-散户如何给股票加杠杆-正规的股票杠杆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