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6月,还不到上班时间,银行人的手机已经开始“轰炸”。任务、督导、催款,一波接一波,仿佛空气都压得人喘不过气来。
这一刻,银行员工和存款任务像拔河一样僵持着。客户不愿意多存,银行人却一刻也不敢松懈。两股力量拉扯得死死的。
国有大行带头降息,其他银行紧跟。存款利率一降再降,员工的压力也跟着疯涨。大家都在心里算着,这个月还差多少钱,怎么才能补上。
6月的存款任务压在每个人的肩膀。华东某支行,年初到现在个人存款要增15.5亿元,眼下还差7亿。数字越来越大,时间却一点点流逝。
到了2025年6月下旬,客户经理们开始动脑筋。老客户成了救命稻草,理财、贷款、企业账户,都想办法能不能挪到存款上。每个人都在琢磨,哪里还能再多拉一笔钱。
理财赎回,贷款暂存,企业账户转个人账户,这些花招听起来稀松平常。实际上,每一步都要反复沟通、试探客户意愿。客户拒绝的多,答应的少,心理落差很大。
小网点的客户经理,资产百万元以上的客户数量也有好几十。大家不停打电话,发微信,甚至拉着客户“聊聊存款”,只为月底那一笔数字。感觉就像全行业都在赛跑。
越接近月底,神经越紧绷。谁也不敢提前庆祝,晚上加班看着资金进进出出,生怕最后一刻功亏一篑。曾经差一点没完成任务的经历,成了每个人心里的阴影。
每次资金走掉一笔,大家都要重新盘算,哪里还能补上。拉存款的数额通常会“超额”,以防有客户突然转走。看着账户余额跳动,心也跟着起伏。
不只是月底。银行的考核是“月月有,年年考”。客户经理的任务可能高达1000万,行长要负责2000万甚至3000万。任务分配到每个人头上,没人能轻松。
有的银行要求全员揽储,有的把任务摊到部门总经理、普通员工,每个人都逃不了。即使是春节前的小年夜,也要完成存款指标。假期前后的资金波动,成了考核的关键节点。
存款考核分“时点”和“日均”。时点任务是月底、季末,日均考核拉长到全年。需要客户的钱一直留在账户里,不能只靠突击。
任务没完成,扣罚是常态。北京城商行的员工说,100万缺口扣50元。虽然金额不大,但天天被盯、被批评,心理压力更大。绩效奖金也直接挂钩,谁都担心掉队。
有员工自掏腰包给客户“贴息”,还有人送米、油、小家电、微信立减金。客户变得挑剔,问有没有礼品。银行监管部门下发通知,明令禁止送礼、返现,可实际操作中依然屡见不鲜。
没人想冒险,但现实是,不送礼很多客户不存钱。大家都知道,这不是长久之计,可短时间里,谁也不敢彻底放开手脚。银行业的“人情”与“规定”,就这样拉扯。
2025年5月,央行数据显示,住户存款破160万亿,定期存款占比继续上升。活期存款减少,大家更愿意把钱锁定在长期。利率一降再降,但居民对存款的热情并没有被打消。
一年前,三年期定存利率还有1.75%,现在只剩1.5%。三年能少赚1500元利息。客户看重安全感,宁愿少赚点,也要把钱放银行。
银行理财虽然规模扩大,但真正愿意冒险的客户并不多。经济大环境不明朗,大家都想求稳。银行降息,客户却更“定期化”。对银行来说,揽储压力丝毫没有减轻。
监管红线越画越细,违规送礼越来越难。过去靠礼品“留客”的方式,慢慢被淘汰。客户经理只能用专业能力“拼业绩”,比如帮客户合理配置资产,提升服务体验。
有客户习惯了存钱送礼,突然没有了,钱就会转走。银行和客户之间的默契,正在悄然改变。行业趋势已定,谁也挡不住。
银行人心里明白,送礼不是长久之计。市场、客户、监管,每一个方向都在变化。大家既要完成任务,又要守住底线,难度一年比一年大。
存款利率已经历七轮下调,2025年又迎来新一波。国有大行领头,股份行、农商行、城商行全部跟进。每一轮调整,都是银行和客户之间的一场较量。
客户嫌利率低,银行却只能继续降。揽储难度增加,任务只会更重。每个人都在等,等着下一个政策、下一个机会,或者下一个客户的转账消息。
2025年6月底,所有银行人都在冲刺。最后一天,最后一小时,甚至最后一分钟,都有人在操作、在监控。资金的流动,决定了奖金和绩效,也左右着一年辛苦的成果。
监管的“紧箍咒”还在收紧。禁止送礼,禁止返现,考核压力却没有减少。银行人只能用自己的办法,在规则和生存之间寻找缝隙。
这场存款大战,表面是数字的较量,背后却是制度、利益、观念的博弈。每个人都在缝隙中生存,没人知道下一步会怎样。
2025年还没走完,银行人的焦虑却从未消停。未来的存款利率、客户心理、监管政策,哪个会先变?一切都悬而未决。
富灯网配资-现货配资平台-散户如何给股票加杠杆-正规的股票杠杆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